|  | EN
走进研究院

研究院过往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建设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当前,我国已经从以农业人口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人口为主,城市发展也已经进入到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110.3万公里,排水管道长度达91.3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长度达98.04万公里,供热管道长度达49.34万公里。仅这四项,管网的长度就达到近350万公里。“城市生命线”的病患会引发积水内涝、水体黑臭、道路塌陷、爆燃爆炸等问题。按照相关标准,给水管道、排水管道设计工作年限不小于50年,燃气管道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小于30年。由于这些管道直接埋设在地下,长期受到土壤、地下水、随机外荷载等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老化、破裂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达到设计工作年限的管道必须更新。此外,目前我国老城区建设年代普遍超过20年,在城市更新的大趋势下,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也将改善老旧小区的环境,民生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市管道包括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是件重要工程,要马上规划部署实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里子”,地下管网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

       2021至2024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强调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更新的重要性。自去年开始,“地下管网”多次被中央重要会议提及,并被视为城市更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均在着力加速推进。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 号):督促城市人民政府落实排水防涝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分工,抓好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和项目储备,推动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

        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老化管网改造。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重点改造不符合标准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燃气场站、居民户内设施及监测设施。改造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水厂及老旧破损供水管网。推进老化供热管道更新改造,提高北方地区县城集中供暖比例”。

       2022年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国办发〔2022〕22号)。方案总体目标是: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马上规划部署,抓紧健全适应更新改造需要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2年抓紧启动实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2022年6月1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规〔2022〕910号)。进一步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关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大科技和产业投资,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

       2023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设区的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今年在城市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新开工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0万公里以上,改造建设雨水管网1.5万公里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央财政增发 1 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是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各地城市排水管网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里子”工程:2023 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为地下管网改造工作定下了重要基调,促使各地重视并加速推进地下管网改造。

       2024年1月,《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9号)》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高度重视城市工程建设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地质安全风险,坚持安全第一、标本兼治、系统管控、统筹施策的原则,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和幸福安康的宜居环境。‍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地质安全风险研判、决策评估和风险管控的协同机制,细化落实各方管理责任。开展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摸底调查,综合监测数据、探测数据、历史塌陷数据等,按照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有关规定要求,建立涵盖多源数据的监测预警管控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动态更新、共建共享、实时监控,并加强与关联平台、系统的对接,建立多方位多参数监测体系,科学指导地面塌陷预警和道路地下病害体整治,特别是地下管道破损渗漏整治,提升预警能力。加强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开发的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接入预警监测管控平台。健全突发地质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协同机制,组织好相关应急救援工作。”

       2024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规〔2024〕2号)》中提到:“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完善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加装和更新,并配套搭建监测物联网,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生命线工程深度融合。”

       2024年4月财务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24号)》,资金支持方向主要是:“示范城市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工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2024年9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及 9 月 2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明确了相关资金的下达与使用,其中地下管网建设是增量资金需求较大的领域之一,为地下管网改造等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其中提到,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

        2024 年 10 月 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并重的阶段,未来五年,预计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 60 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 4 万亿元”。

0.020645s